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理论漫谈丨童敏:增能让我们找回生活掌控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23

理论漫谈丨童敏:增能让我们找回生活掌控感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在我们寻找自我成长改变途径的过程中,建立人与环境相互促进的循环影响圈就变得非常重要,它不是人适应环境或者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支持这么简单,而是要求我们学会运用循环影响的逻辑(👈点击查看文章)考察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式,让自己的行动能够带来积极的生活改变成效。

只有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困难面前才能看到自我成长改变的希望,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影响自己的生活安排,找回自己在问题困境中逐渐失去的生活掌控感和社会身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能”,它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面对生活挑战时觉得自己是有力量和信心的。

显然,增能所说的能力不是指单向的理性问题解决能力,它涉及我们在现实生活挑战面前的双向交流,是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勇于面对环境提出的挑战并且善于从中寻求生活改变的能力。这是一种自我的能力,是我们的自我在现实生活挑战面前的自决能力。


增能是对失去生活掌控的人们而言的,它是帮助人们在遭遇问题失去生活掌控之后重新获得掌控的过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关联中社会自我能力的增强,核心表现就是自决能力的提高。有能力是针对遇到事情时没能力处理的人们而言的,它是帮助遭遇问题的人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个人自我能力的提升,核心表现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与协助我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同,在帮助我们重新获得生活掌控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观察,不是为了精准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如何倾听,以便准确发现改变意愿,挖掘改变能力,找回改变信心。之所以要把倾听作为增能的核心服务策略,是因为增能改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掌控能力,它以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为基础,我们自己才是现实生活真真切切的经历者,最能体会到现实生活对自己的要求。只有学会倾听,我们才能放下那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愿意与周围他人交流,成为自己生活的决策者,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一旦从增能视角理解助人服务,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掌控能力的提升不是来自“专家”制定的标准化服务,而是对在地经验的挖掘,这让我们拥有参与在地社会生活的机会,其目的是提升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自决意识和能力。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完全是个人的,它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密不可分,是文化经验生产的一部分,具有持续不断的自我革新(self-production)能力。

就这一点而言,这种促进自我成长的宏观视角让从事助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有了独特的位置和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以市场交换为导向的组织还是以行政管理为目标的组织,都注重问题是什么和问题如何解决,关注个人的理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种应对事情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标准化、一致化的自我发展的困局,让我们在现实生活面前只有强者与弱者的差别,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生活的多样性。

宏观视角倡导的助人服务则不同,它不是把现实生活作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资源,而是当作一种场所,一种滋养我们自我成长改变的现实基础。正是有了这样的现实生活基础,我们的自我才真正拥有了成长发展的空间,不再仅仅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具有了社会性,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心,以及生活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显然,宏观视角所要强调的不是规模大小的宏观,而是观察视角的宏观。这种观察视角把人与环境相联结的社会性放在第一位,从促进我们自我成长的增能方式入手,围绕如何改变开展服务,就此找到人与环境能够一起改变的协同方式,让我们重新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获得感。这种宏观视角让我们看到社会工作这类助人服务的社会性,也使社会工作不再停留在问题是否解决这种技术层面的讨论,而是发挥帮助我们找回心灵安身之处的作用,这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基本诉求。

(本文节选自童敏著《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漫谈》,经作者授权发布。文内注释略,详见原著。作者系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