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负责人赴北京学习培训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8

一、培训学习内容及基本情况

为学习借鉴北京市社会工作建设的先进理念、路径和做法,提升全市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助力全市社会工作深入发展,按照市民政局社会工作综合服务项目任务安排,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与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育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合作,于2024年6月17日至6月21日,在北京市举办了全市社会组织负责人能力建设培训班。市社工师联合会及8个旗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负责人、督导人才和有关人员共15人参加了学习培训。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社工队伍建设专委会主任沈小平同志全程带班。全体学员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邹学银的《社会工作部成立的重大意义与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社会工作学院院长赵学慧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专题讲座,参加了“基层社会治理实验室与数字化社会工作建设经验与研究成果研讨会,分享了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理智的《一地多站一平台“金社”智慧社会工作解决方案》、社会工作学院教师皮楠楠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分析》方案介绍及沈小平主任等专家的建议。

全体学员实地考察学习了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的心理科技园、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北京市朝阳区两中心一平台(高碑店乡半壁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统战文化中心、全国科技小院数智化服务平台)、通州区社会工作联合会中仓街道佟麟阁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佟麟阁社区数字化社区健康管理建设示范试点基地、民政职业大学基层治理实验室。

此次培训学习,对全体学员来说,解放了思想,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学深了政策,找到了差距,提振了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创新方向,有了创业标杆。如有的学员谈到,“学习收获到三个有,即专业认知能力有提升、专业发展思路有拓展、专业创新发展有方法;心得体会到四个很重要,即专业能力很重要、发展思路很重要、创新方法很重要、市场接轨很重要;学习思考做到三转化,即将本次学习成果转化应用,一是努力研究要政策,二是讨论研究调战略,三是对接市场找出路”。

二、北京市大抓社会建设的做法

培训学习时间短,观摩学习的示范点、基地不多,但也达到了窥斑见豹的效果。归纳起来,北京市社会建设按照确定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连着一年干,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成效不断增强。这个基本工作思路就是:抓住党建这个龙头,夯实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两个基础,建设好社工与志工两支队伍,依靠街道(乡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两个骨干,善用网格化与购买服务两个载体,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维互动,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全面覆盖。以下几方面的做法给全体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一)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社会建设当作大事来抓。抓住党建这个龙头,坚持抓顶层设计,切实将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当作大事抓,把城市基层党建当作基础工程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以社会领域党建为龙头的社会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谋划,放在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中谋划,持续不断地推进,十年磨一“建”。十多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全市中心工作,几乎每年召开重要会议,每年出台重要文件,每年推出重要举措,形成了1+4+X政策文件体系,大力度、高起点地推动社会建设、改革、治理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说,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建设是不可能大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

(二)创新组织机制,形成协调共建的工作格局。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10月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委社会工委)和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市社会办),分别为市委派出机构、市政府工作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社会工委、社会办,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社会建设综合协调和政策制订工作,协调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社会领域党建等工作。到2009年底,各个区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了相应机制。后又在各个街道(乡镇)、社区(村)设立服务站,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立社会建设信息中心和研究基地,建立起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协调机制、区县社会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社会建设信息工作协调机制、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协调机制,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纵向到底的社会建设工作网络;横向方面,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立党组织,把同类别、同性质、同业务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实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在新经济组织中,规模以上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下的,在商务楼宇里面全部建立了党建工作站、社会服务站、工青妇的工作站,实现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群团工作的全面覆盖。2018年11月机构改革时,撤销了市社会办,市委社会工委和市民政局合署办公,市委社会工委负责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综合性职责基本维持不变。

组建后的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以统筹政策、资源、项目、力量等为重点,健全机制,加强协同,推动构建以市委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六个专项协调机制统分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优化“统得起”的领导体制。在市委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议事规则和督查考核制度,强化统筹职能。在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六个专项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和牵头部门,推动形成分层分领域重点推动的工作合力。二是完善“落得实”的协调机制。六个专项协同机制具体包括: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整合群众来信来访、接诉即办等渠道的意见建议,加强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协调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聚焦基层减负、社区信息化等重点任务,统筹各部门政策资源和工作力量,汇聚治理合力;市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推动网信、交通等重点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把行业管理、业务监管和党建群团等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构建全面覆盖、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协调机制,以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为牵引,形成社会工作部门统筹,登记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分层分类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格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机制,社会工作部门牵头做好人才培养和政策统筹,相关部门落实好本领域的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志愿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党委、政府、群团等资源力量,构建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志愿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新局面。

(三)探索社会组织治理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创新体制“架桥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让“枢纽型”社会组织,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发挥龙头聚合作用、日常服务管理发挥平台窗口作用,将社会组织分类分级联合起来。二是加强党建“配导航”,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党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3+1”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广泛覆盖。三是完善服务“添动力”,建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一中心、多基地,开展一系列培训。四是拓宽领域“搭平台”,开展社会组织公益行活动、社会公益汇,实行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工、青、妇工作站),凡是政府可以不做的事情,支持社会组织来做,让社会组织更有序、更有活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基本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服务,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北京和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的石油共生大院项目,以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根本方向,不断完善和加强全生命周期的家庭服务,以专业社会工作为基础,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目标的服务内容和方法

石油大院是中国石油行业的重要研发聚集地,是一个集科研、办公、居住、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大院型社区。大院内常住人口2万余人,居民以石油单位在职、退休职工为主,文化程度较高,石油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1%。对亲子、养老等公共设施及社区文化活动需求较高。国有企业改制以后,石油大院脱离了原单位管辖。历经长期变迁,此处形成了土地使用、建筑空间、人员构成等多个层面的混合无序共存形态。产权关系复杂多样,各个产权单位均无人牵头负责管理,矛盾纠纷凸显。部分区域房屋建筑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业态经营无序,汽修、喷漆、快递、小餐饮等小、散、乱业态扎堆。另外,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对文化活动和多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广角度、高标准的特点。建设多元化的公共活动和服务场所已成为社区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地街道结合实际,将大院的概念延伸至“共生大院”,在不改变大院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引入新元素,扩展新功能,以期达到新老建筑共生、居民与职工共生、各类文化共生的目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联系各产权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论证会等,与产权单位、社区两委、居民代表、智库专家、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商户等广泛商量,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家园共建的“大家商量着办”的基层治理总体思路。

一是政府负责拆除违建、规划设计修缮重建可用空间、协商统筹和绩效管理,推动资源整合,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地区柔性协作网络。二是社会组织承接项目运营、沟通协调和连接市场,采用“公益+低偿”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北京和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社区服务的日常运行与维护工作。不同于以往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模式,社会组织在项目运营中充分发挥了创新积极性。政府将空间拆除改建完毕后,对于空间的内部装修和具体功能设计落实、引进服务商家、对商家进行管理等各方面,都由社会组织筹划决定。根据街道要求和居民需求,策划并运行了由党建空间、文化空间、亲子空间、养老空间、美食空间、便民空间和街区工作站构成的“六区一站”,集成设立社区议事厅、警务工作站、心理辅导室、零距离工作室、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大代表工作室和政协委员联络站。引进优质餐饮企业、亲子服务机构、理发和商超等便民业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文化空间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协调调度,定期承接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合唱团、老年模特队、葫芦丝演奏队等演出活动,配合街道举办党建活动、干部培训,以及为其他科研机构开展的学术研讨会议等提供场地支持。三是产权单位、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府多级投入,单位赞助、社会捐助、市场化盈利等多种方式解决社区服务物资、资金筹集的问题。街道与社会组织签订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社会组织须每年向街道和产权单位缴纳租金。社会组织进行招商引资,将部分空间交由个体超市和餐饮企业运营并收取租金,部分服务项目也可以向居民收费。合同期内社会组织要自负盈亏,自主生存。

通过良性互动建立“适度输血、扶持成长”的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协助社会组织突破发展瓶颈,并以此为基础孵化二级社会组织,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企业家,为街道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组织支撑、人力支撑、经验模式支撑和财力支撑,彼此形成多维度、双向循环的良性互动关系。

石油共生大院目前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基地,成为综合性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荣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所在的石油大院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满足居民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建设(治理)重心落在城乡社区。一是在社区构建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三位一体”格局,形成社区建设体系。二是实现社区“三有一化”:有专职人员办事,有固定场所办事,有经费保证办事,工作规范化。三是基本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四是推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五是在城市推广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在农村推广村庄社会服务管理社区化。另外,北京市还开展老旧小区服务管理试点、推动农村社会服务站建设、动员驻区单位建设“社区之家”等工作,从而使城乡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如通州区中仓街道佟麟阁社区:中仓街道佟麟阁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定位在党建+馆建+便民大集+专业服务+一老一小,紧盯居民需求,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贴心服务,打造有温度的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六站合一(社工站、心理站、便民服务站、志愿服务站、应急救援站、养老驿站)”的党群服务站,真正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米”。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网格,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精细化”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佟麟阁社区数字化社区健康管理建设示范试点基地,建设一套社区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孵化三支健康为老志愿服务队(综合为老、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应急救援),开展一系列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加强三类社区健康应急技能培训(居家养老护理员、急救、消防安全),为居民提供一批智能穿戴设备,打造一个社区专属线上商城,为居民提供一套全年健康管理服务。

再如朝阳区半壁店村:曾经的半壁店是一个老旧的“城中村”,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无村”(1.叫农村无农业;2.称农民无耕地;3.农转居,无工作;4.要发展,无空间),具有“四多两少”的特点(铁路多、公路多、高压线多、征占地问题多;产业用地少、就业渠道少)。近年来,半壁店村党总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机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龙头,以党建引领和规划引领为双翼,先后完成五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修路修桥改善地区交通环境,倾力打造通惠河畔水谷湿地公园,谋划大运河文化景观提升带,构筑“一河、三路、五村、多园、一谷、一带”生态文化科技宜居的美丽乡村蓝图,实现了从“四无村”到美丽乡村的华美转身,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是北京市美丽乡村振兴的现场教学基地。

他们的做法是:以党建为引领,以推进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以发动村民参与、组织多方协商、挖掘村内潜力、整合共建资源、提升能力素质为手段,趟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一是突出旧村改造、园区发展、水谷项目建设三个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村民在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村域产业和村民就业问题,确保村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二是结合队伍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领导成员,下功夫解决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并将环境长效保护机制、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一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一起推动落实,开展各种特色培训,组建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提升村民素质技能,做好统筹结合。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惠民措施、村风文明三提升,高质高效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各类人群的慰问、奖励、救助、医疗等32项惠民措施,用好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评选典型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倡导移风易俗,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

(五)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专设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每年2.5亿元,用于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和管理项目、管理岗位,即除了常规的购买服务项目外,还通过购买管理项目,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更多的社会组织;通过购买管理岗位,支持那些党建和业务工作做得好、非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有人办事。到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涉及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建设决策咨询服务五大类30多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体系。

在大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主动对接市场,链接资源,实现“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如,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依托京师博仁、京师心智、莲睿心理等集团企业,借助商业措施促进社会治理,解决运营经费。通州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承接政府委托的商业事项服务公益,解决运营经费。北京和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社会工作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参与社会治理。

上述措施外,北京市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在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一支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大幅提高待遇,达到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流得动;在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在推动智库建设方面,已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建18个(清华、北师大、人大,北京市党校等),共建一批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在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方面,街道(乡镇)、社区区域党建基本实现全覆盖,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商务楼宇基本实现党群工作站全覆盖,基本形成一个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在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方面,2012年起制定试行“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权威数据、科学方法测评,动态了解掌握自身发展状况,基本形成一套社会建设综合评价制度。

三、对我们的启示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

(二)登高望远,将社会工作放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中推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落脚点要放在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实现预期的目标。

(五)吃透上级精神,把准当地实情,汇聚群众智慧,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将好想法、好建议转化为政策文件、制度规则,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对组建社会工作部的再认识

此次培训学习,全体学员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背景、内涵和中国式社会建设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维度、体系建构、实践探索的理解。特别是对社会工作部成立的重大意义与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的认识有了实质性提高。

(一)组建社会工作部的意义

社工部的组建是当前的热点议题,通过听取专家讲授,使大家认识到,组建社会工作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的社会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将为加强党对社会领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更为有效的机构职能保障,有利于解决社会建设领域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分散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部成立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体制的影响

一是以服务促治理更加凸显;二是服务领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三是社会工作服务关系将更加复杂、服务方法也更加多样。社会治理定位的强化和服务领域的变化一方面推动社会工作者进入更多的服务领域、承担更多的角色,使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也要求社会工作理论、服务方法、督导方法的创新,为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能提供专业支撑。

(三)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

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先立而后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统筹。

进入新的发展格局,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立”与“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立”的体系和发展定位,同时要“破”掉传统体制存在的弊端,在创造新的发展体制的优势和制度优势中。增强整合意识,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难题和瓶颈,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运用“先破后立”的方法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强调的是立在先、破在后,兼顾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目的在于稳中求进,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立”发展定位,“立”发展机制,“立”发展特色,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当前,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人民建议征集、人民信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联动;加强融合联动,全面加强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部统筹抓总职能作用,健全机制、加强协同,推动构建以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各专项协调机制统分配合的工作格局。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事业的一部分,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情怀、有追求的社会工作者、秉持着社会工作的初心使命,前仆后继的坚持实践,忘我的奋斗,积极作为,才能让社会工作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使命愿景。

 

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2024年6月28日                 


责任编辑: